黄鉴晖同志是山西侯马人,1926年出生于一个中农家庭,1949年6月在太原参加革命工作,9月分配到山西省人民银行,1958年8月在山西财经学院(山西财经大学前身)财政金融系任教员,1984年10月加入中共共产党,1986年评为副教授,1988年2月离休。黄鉴晖同志是国内厘清中国银行业史的第一人,是研究明清山西票号的集大成者,享有泰斗之誉。
低学历,成为大家。黄鉴晖同志初中一年级失学,再未受过学校教育,在太原参加革命工作后,特别是分配到山西省人民银行后,在组织和单位的教育使用下,他学中干、干中学,1950年12月升为股长,1957年2月成为山西省人行干校的教员,1958年8月成为山西财经学院的教员。1961年5月黄鉴晖同志在《光明日报》发表“山西票号性质与作用”一文,开启了国内对明清山西票号研究的先河,此文由他执笔,以三人名字组成“杨荣晖”发表,从此开始了他一生追求的山西票号研究。
历坎坷,不忘初心。文化大革命前,黄鉴晖同志编写的《山西票号资料》送到中华书局审阅,由于正处文化大革命时期未及时出版,后在学校红卫兵造反过程中手稿遗失,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直到90年代才得以出版。1972年4月黄鉴晖同志被下放到原籍劳动锻炼,一直到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,唤起了他科研、教学的念头,1979年10月才重新调回山西财经学院执教。
离退休,著作等身。黄鉴晖同志发表论文,撰写、整理、参编著作80余篇、部,特别是离休后黄鉴晖同志克服年老、体弱、疾病的困扰,保持时不我待的精神,发表论文34篇,撰写、整理、参编著作14部。用黄老的话讲,53岁调回财大当教员、做科研,留给自己研究的时间太短暂,现在赶上了好时候,得抓紧时间。2016年,已经90高龄的黄老还在《晋商研究》上发表了论文“河东盐池最大的两户运商”。
没有接受过正规中、高等教育,通过刻苦自学,依靠顽强的毅力,进行着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明清山西票号研究,耄耋之年仍取得丰硕的成果。
